
名将张辽简介
在战乱时期的三国,先后出现过不少名将,那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曹魏名将张辽呢?如果不清楚也没有关系,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名将张辽,本文内容是名将张辽简介,欢迎大家阅读。
名将张辽简介1张辽,字文远,雁门马邑人,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。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,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。
张辽自幼就经历了边塞战乱,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。成年后,张辽又先后跟随丁原、董卓、吕布等人。在曹操攻破下邳后,张辽率领军队归降曹操,被封为中郎将。公元201年,张辽把昌豨围困在东海郡,并将他劝降。白狼山之战时,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。合肥之战时,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,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。张辽经此一役,威震江东。“张辽止啼”也慢慢流传出来成为了典故。公元222年,孙权向曹魏称臣,张辽奉命还屯雍丘,却在此得病。张辽还带病击破了吴将吕范,并缴获大量舟船。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,最后在江都逝世。
张辽虽为武将,但能听取他人意见,约束自己的行为,正是这样的操守和作风,才成就了这个三国名将。
名将张辽简介2张辽(169-222年),字文远,雁门马邑(今山西朔州市)人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。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。
起初,担任雁门郡吏。又先后跟随丁原、何进、董卓、吕布,恪尽职守,历尽坎坷。吕布败亡后,张辽归属曹操。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。攻袁氏而转战河北。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。驱逐辽东大将柳毅。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。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、梅成。此后,长期镇守合肥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合肥之战,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,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,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、闻风丧胆。又率领追兵,大破孙权、凌统、甘宁等人,差点活捉孙权。经此一役,张辽威震江东。 “张辽止啼”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。
黄初元年(220年),张辽进封晋阳侯。染病之后,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。黄初三年(222年),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。同年,病逝于江都,谥曰刚侯。张辽为历代所推崇,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。
人物生平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,其家乡位于汉朝的北方边陲,人习戎马,畜牧於野。张辽本是聂壹(马邑之谋的发起者)的后人,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。
张辽出生时,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。因此,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。熹平六年(177年),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,却大败而还,死伤惨重。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,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。
中平五年(188年)三月,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,战败被杀。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,召其为从事,命他带兵赶赴京城,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。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,张辽共募得千余人。当张辽募兵尚未还京时,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。因此,张辽统兵从属于董卓。张辽虽然“以兵属董卓”,但他是大将军府的属官,在董卓军中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。在董卓死后,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,迁任骑都尉(相当于骑兵队长,地位略低于将军)。张辽虽然“以兵属吕布”,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鲁相名义,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。
不久,李傕、郭汜、樊稠等人攻打长安,击败吕布。北地太守张辽(北地位于凉州,在吕布向东逃亡之前,张辽就已经被朝廷授予此职)跟从吕布向东奔逃,漂泊辗转于关中、荆州、豫州、司州、并州、冀州、兖州,在兖州鏖战曹操之后,又前往徐州。
建安二年(197年),张辽任职为鲁国的国相,时年二十八岁。
建安三年(198年),吕布派遣张辽与高顺等人击败了夏侯惇,随后又攻破了刘备据守的沛城。
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(199年2月7日),在曹操于下邳攻破吕布后,张辽率领自己的军队归降曹操,被拜为中郎将,赐爵关内侯。
建安五年(200年),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,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去救援白马,击破袁军。数有战功,迁裨将军。等到曹操击败袁绍的主力部队后,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。
建安六年(201年),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,历经数月,粮秣将尽,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。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:“这些天以来,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,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。而且,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,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,所以才没有力战。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,并与之洽谈,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,岂不是更好吗?”
于是,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:“曹公有命令,让张辽来对你传达。”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。张辽便说:“曹公神智武勇,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,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。”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。张辽知其肯降,于是只身上三公山,入昌豨家中,并拜候其家人。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,心中欢喜,便随之往见曹操。
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,随后责备张辽道:“只身赴敌巢穴,这不是大将所为。”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,并回答道:“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,我拿着圣旨,昌豨必然不敢害我,所以我才敢去。”
建安七年(202年),张辽从讨袁谭、袁尚于黎阳时,累有功劳,行中坚将军。
建安八年(203年),曹操攻袁尚于邺城,袁尚坚壁守垒,曹军久攻不下。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,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,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。
建安九年(204年),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,这次终于攻破邺城,张辽奉命别巡赵国、常山,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。此后,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。
建安十年(205年),袁谭败亡后,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,征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。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矣平的贼寇从钱等人。曹操上表汉献帝,称张辽、于禁、乐进说:“武力强大,计谋周全,品性忠正,操守高洁,每次征战,身先士卒,勇猛顽强,无坚不摧;亲自擂动战鼓,忘了疲倦。他们单独领兵征讨,统率全军,抚慰将士,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;临敌决策,没有失误。论功记职,应该给予显要荣宠。”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,曹操亲自出城迎接,邀请他同乘一辆车,任命他为荡寇将军。
建安十一年(206年),张辽率军攻打荆州,平定江夏诸县,在临颖屯兵,受封为都亭侯。
建安十二年(207年),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、袁熙与乌桓。张辽进谏:“许都,是天子所在的地方。现今,天子就在许都,曹公北征甚远,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,占据它而号令四方,您的形势将会大去。”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,于是,大军出征。
八月,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,突然与敌兵遭遇。敌人的数量很多。当时,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,尚未到达前线,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。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,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。
……此处隐藏842个字……,让护军薛悌送去一封信函,信函边还写明,要在有敌人来攻时再打开来看。
不久,东吴首领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,张辽与诸将打开信,信中说:“若孙权军来到,张、李将军出战;乐将军守护军,不得与战。”曹操只在信中明确了3位将领的分工,但是,完全没有提及何时出城、何时撤退、出城人数、攻向哪里、如何接应等具体措施,况且,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因此,合肥诸将们都充满疑虑。张辽根据曹操远征汉中而合肥缺乏后援的现状,做出了分析,消除了诸将的疑惑。李典也对张辽所说的话表示赞同。
于是,张辽在当夜募集敢于出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,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,准备明日大战。天色刚亮,张辽被甲持戟,亲自先登直陷敌阵,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。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中军营垒之前,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。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,一边拼杀,冲入东吴的中军营垒。此后,张辽率军继续猛攻,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。孙权见状大惊,孙权身边的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,于是,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,用长戟来自卫。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,便叱喝孙权,挑衅他下来对战。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,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,于是聚拢东吴军队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。张辽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,终于打开包围圈,率领部下们突围。但在第一次突围时,仅有数十人突出重围。阵中仍然有没出突围出来的将士们向张辽大喊呼道:“将军舍弃我们了吗!”张辽在危难之际而不忘其众,又杀入重围,救出被围困的众人。孙权的人马皆望风披靡,没有人敢抵挡张辽。从早晨战至日中,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。曹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,众心方才安定下来,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示叹服。(注意事项1:根据“辽被甲持戟,先登陷陈,杀数十人,斩二将,大呼自名,冲垒入,至权麾下”的语言顺序,“被甲持戟,先登陷陈”是张辽的单人动作而非全体动作,“大呼自名”也是张辽的单人动作而非全体动作,因此,夹在两者中间的“杀数十人,斩二将”也必然是张辽的单人动作。并且,“杀数十人,斩二将”是张辽在“冲垒入”之前的单人斩杀数据,并不包括“冲垒入”之后的单人斩杀数据。)(注意事项2:负责督率庐江上甲精锐部队的东吴猛将陈武,战死于此次战役。但是,对于陈武战死的时间,史学界历来都没有定论:可能发生在合肥之战的前期,张辽率领800人冲阵;也可能发生在合肥之战的后期,张辽追击孙权。)
在张辽800将士成功以少胜多之后,合肥城内因为军心稳定而守则必固,反观孙权的军队则丧失了斗志。孙权的军队围攻合肥十馀日,但因为士气低落,始终攻不下来,于是退兵。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,几乎就要捉住孙权。而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,才得以死里逃生。曹操闻此,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,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。当时,曹魏军队的`主力远在汉中,而曹魏江淮一带的兵力则非常空虚,无法派遣援兵。因此,曹操非常看重张辽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,史载“太祖大壮辽”,“大壮”两字在《三国志》里仅用过两次,分别是在《张辽传》、《徐盛传》,可见分量之重。
张辽在此次战役中,前后共发起两次进攻,皆大胜东吴。虽然,孙权本人在这两次突袭中,分别以“走登高冢”、“蹴马趋津”的方式逃离危险,但是,东吴军队遭受重创。所向无前的庐江上甲,更是遭受灾难性的打击,其首领陈武也奋命战死。
此役震惊东吴,在东吴一方的记载中,计《三国志·吴书》连裴注中,述及此次战役的列传有八篇。虽然,孙权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君主,并且有吕蒙、甘宁、凌统、蒋钦、陈武、宋谦、徐盛、潘璋、贺齐等许多将领一起出征。但是,在遭遇张辽的两次突袭之前,东吴将领们并未做出任何在战败之前的预先提示(例如,张郃提示袁绍,李典提示夏侯惇,蒋济提示曹仁,聂友提示诸葛恪,张翼提示姜维),说明张辽观察到的作战机遇,是东吴诸将们都没有观察到的。
此役之后,若江东小儿啼哭不止,其父母只要吓唬说:“张辽来了,张辽来了!”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。
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曹操再征孙权。到合肥后,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,赞叹良久。于是给张辽增兵,多留诸军徙屯居巢。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操攻濡须口,孙权请降,留夏侯惇、曹仁、张辽等屯居巢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关羽围曹仁于樊城,适时孙权称藩于魏,为了让孙权安心攻打荆州,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。张辽素来知晓曹操的用意,虽然他收到诏令较晚,但向樊城的进军速度却很快。而张辽尚未到达,徐晃就已经打败关羽。张辽便与曹操会师摩陂,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,并派他屯于陈郡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去世,曹丕即位魏王,张辽从征东将军平级转任为前将军,分封其兄张汛(或作“张泛”)及一子列侯。同时,赐给张辽的帛多达千匹,谷多达万斛。
不久孙权再叛变,张辽还屯合肥,并进爵都乡侯。曹丕赐舆车予其母以示荣宠,并派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,又预先在当地告示张辽家人将要到临,命令所有守军出迎,众军士将吏都列队出候拜迎张辽家人,看见此景的人均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。
同年,曹丕称帝,再封张辽为晋阳侯,增邑千户,并前二千六百户。
黄初二年(221年),张辽到洛阳皇宫朝拜,曹丕便引张辽会晤于建始殿,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。张辽述说过后,曹丕向左右叹息道:“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。(召虎,即召穆公,是与方叔、尹吉甫、秦仲等齐名的西周大将。他因在周宣王时期,平定淮夷,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。)”于是,曹丕下令为张辽建造屋舍,替其母兴建殿室,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线、直冲孙权帅旗而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,都被封虎贲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。张辽奉命还屯雍丘,却在此得病。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,并令虎贲卫士们往来传达张辽病况,为张辽问病的使者经常在路上互相遇见。梁章巨《三国志旁证》中提到“汉三公病,遣中黄门问病。魏、晋则黄门郎,尤重者或侍中。(张)辽位未至公,而遣侍中,盖宠之也。”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。
张辽之疾久未痊愈,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,自己则车驾亲临,握着他的手,赐给他御衣,太官每天来送御膳。病情稍有好转后,张辽便返回其屯军之所驻军,忠于职守。
正当其时,孙权再次背叛曹魏,曹丕派张辽乘舟,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。孙权知张辽至此,甚为忌惮,敕令诸将道:“张辽虽然抱病,但仍是勇不可当的,千万要谨慎在意!”同年,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,大破吴将吕范等人,并缴获大量舟船。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,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,一代名将就此陨落。曹丕为之流涕,谥曰刚侯。其子张虎嗣任其爵。
黄初六年(225年),曹丕追念张辽、李典在合肥之功,诏曰:“合肥一役中,张辽、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,破贼十万之众,自古用兵,未见如此。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,真可谓国之爪牙。现分封张辽、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户,对他们两人各自的一个儿子赐爵为关内侯。”
正始四年(243年),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。
历任官职:郡吏,骑都尉,北地太守,鲁相,中郎将,裨将军,行中坚将军,荡寇将军,征东将军,前将军。